金石堂網路書店 購物推薦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評價



網友滿意度:



工作穩定也好一陣子了~

為了多多的提升自己!

我決定多看些書一邊實做來增加

自己的EXP!!

畢竟生活只剩下工作跟消遣果然還是

會覺得有點沒意思啊...

先跟大家推薦我很入迷的~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裡面的內容讓我躍躍欲試!

完全能體會到開卷有益的FU啊~~

希望推薦的類別也正好是你喜歡的!

順便附上我常用的折價券網站

一起上網充實自己、天天向上吧!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本週熱銷商品:





圖解環保住宅:110 個建築面向與實用技巧,老房新宅都能成為有氧綠住宅







台灣木職人才懂的享木生活:去住、去做、去學!跟家人住木民宿、替自己做木湯匙、幫房子做木家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優惠時間:2017/8/2 ~ 2017/9/15

      遠流全書系任選2書75折,滿499贈台灣護照套,滿699贈筆袋






















      原價:770元

      超值組合價:

      75
      特價 578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The Anatomy of Violence





      這是所有立法、執法與司法人員都應該看的書!




      暴力研究專家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善用生物社會的鑰匙打開犯罪原因的鎖;




      透過改變大腦改變行為,才能預先防範、對症下藥。








      《新科學家》雜誌(New Scientist)年度好書(2013)




      《自然》《紐約時報書評》《華爾街日報》《今日心理學》《新科學家》《華盛頓獨立書評》《紐約圖書月刊》《精神醫學》《出版家周刊》《書單》《新政治家》......國際媒體好評推薦








      罪惡的種子如何遺傳:追求獎賞的多巴胺就像加速油門,穩定情緒的血清素則是生物剎車,負責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的基因不正常,從大腦的基因結構到暴力的化學作用僅有一步之遙。




      大腦出錯時有多暴力:反社會行為的大腦是由許多失功能的神經系統湊合而成,在很多暴力犯罪中都看到額葉─邊緣系統的不平衡;或因為缺乏前額葉皮質的調節和抑制衝動情緒,或由於邊緣系統的過度活化以致殘忍殺戮。




      更可能因為頭殼壞去:大腦結構的失功能如果來自生命初期的傷害,不管是因為母親懷孕期的不當行為(接觸到酒精、尼古丁、睪固酮、毒品)、分娩併發症、母親拒絕甚至虐待(造成腦傷),都可能造成嬰兒期、童年期和青少年期的神經發展不正常,導致成人暴力犯罪。




      環境因素的推波助瀾:缺少鐵、鋅、蛋白質、核黃素和亞米茄三脂肪酸等營養素,卻吃太多甜食,加上過度暴露在鉛、鎘、錳、汞等環境的重金屬中,還有心理健康不良,都是暴力行為的催化劑。




      社會生物的交互作用:暴力的生物危險因子??頭部受傷、營養不良及遺傳的反社會基因,如果被其他社會危險因子鼓勵支持??母親的忽略和排斥、遭受虐待與欺凌、極端的貧窮、居住環境惡劣、乏人照顧和缺乏歸屬感,就會釀成嚴重的後果。








      解決之道是以治療取代懲罰,透過改變大腦改變行為!




      預防犯罪是防止犯罪的唯一方法,就像維持健康是不生病的唯一方法。善用生物社會的鑰匙打開犯罪原因的鎖,發展出合適的預防、介入方案:比如給予弱勢階層的母親健康常識、教育和支持,提供高風險幼兒充足營養、認知刺激等豐富的生長環境,藉藥物降低罪犯性慾、平息暴力攻擊,甚至從外科手術的去勢法到精神上訓練心智控制大腦。




      暴力犯罪是個複雜的行為,每個罪犯背後都有不幸的故事。過去,犯罪學家從社會大環境中尋找犯罪原因,現在,神經學家可以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知道原因才可以預先防範──融合生物社會學和公共衛生的觀點,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治癒犯罪。






















      • 作者介紹





        艾德里安?雷恩(Adrian Raine)

        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畢業,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目前為賓州大學Richard Perry講座教授,教授心理學、犯罪學與精神病學,也是暴力的生理結構領域全球頂尖的研究權威,費城雅典娜年度文學獎(The Athenaeum of Philadelphia''s Annual Literary Award)得主。出生於英國,中學畢業之後曾經做過英國航空公司的機場會計,接著擔任監獄心理師四年,只為了解那些與自己有相似成長經驗的人為什麼會淪為罪犯,也開啟了犯罪研究的天地。著有《心理病態》(Psychopathy)和《犯罪的精神病理學》(The Psychopathology of Crime)等學術著作,CBS於2013年製播改編自本書的同名影集Anatomy of Violence。







      • 譯者介紹





        洪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和陽明大學,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已翻譯超過五十本生命科學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心智拼圖》、《天生愛學樣》、《大腦的秘密檔案》、《情緒大腦的秘密檔案》、《邁向圓滿》、《養男育女調不同》和《教養的迷思》等,曾獲頒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並著有《講理就好》等二十四本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一千所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深受各界推崇,於2005年獲頒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特別貢獻獎,2011年獲頒遠見雜誌華人領袖終身成就獎。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目錄導覽說明





      • 專文推薦1/刑罰與腦神經科學 黃虹霞




        專文推薦2/將象牙塔裡的知識分享社會,造福群眾 黃富源




        譯者序/從大腦中尋找犯罪的可能性並加以預防




        作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天生我豺:暴力是怎麼演化出來的? 43




        捨人為己──欺騙遊戲




        社會愈富足,愈容易促發心理病態?




        殺掉你的孩子




        強暴你的太太




        男人想贏,女人不想輸




        第二章 罪惡的種子:犯罪的基因是如何遺傳的? 73




        一胎雙生,麻煩倍增




        把相同的豆子放進不同的豆莢




        難道環境就一點都不重要嗎?




        收養的研究──再探蘭德里根的個案




        粉刺與XYY基因




        ??壞壞




        戰士基因再上征途




        「保險絲吉米」──爆炸性的大腦化學




        應該謙虛以對,但也值得驕傲




        第三章 謀殺之心:大腦出錯時有多暴力? 103




        謀殺犯的大腦影像




        從守法公民突然變成暴力慣犯?




        連續謀殺犯的大腦




        反應式和主動式攻擊




        前額葉控制抵不過邊緣系統的活化




        謀殺犯心智的功能性神經解剖圖




        家暴者的新藉口?




        大腦會騙人




        你的道德大腦和反社會大腦哪裡不一樣?




        「快樂的珍」的色慾大腦




        珍的心理病態大腦出了什麼毛病?




        沒「良心」才會殺人如麻




        第四章 「冷血」殺手:暴力犯的自主神經系統 153




        心跳率與反社會行為有關係?


        博客來e-coupon


        為什麼生物標記可以預測反社會行為?




        相近的早年氣質,分歧的成年行為




        良心可以戰勝犯罪




        今日無畏無懼的小兒,明日無法無天的大盜




        另一種畜牲──成功的心理病態者




        「熱血」的連續殺人犯




        是無懼,還是有勇?




        第五章 頭殼壞去?:暴力的神經剖析 197




        像切培根一樣切大腦




        蓋吉的奇特個案




        罪魁禍首──深掘前額葉皮質




        男性的大腦──犯罪的心智




        三個要小心的個案(西班牙的蓋吉、自己玩俄羅斯輪盤的猶他州小屁孩、費城的弓箭手)




        天生的拳擊手?




        蝦米攏不驚的杏仁核




        巡邏情緒危險海域的海馬迴




        證據到手!




        白質越多,越會說謊?




        白領罪犯的大腦比較優秀?




        第六章 天生殺手:早期健康與犯罪行為的關係 255




        暴力是個公共衛生問題




        天生壞種




        你身上有「該隱的記號」嗎?




        從掌紋到手指




        懷孕時,千萬別抽菸




        懷孕時,也請不要喝酒




        第七章 暴力食譜:營養不良、重金屬與心理健康 281




        營養不良遺害終身




        亞米茄三脂肪酸和暴力:一則魚的故事




        偉大的微量營養素




        奶油夾心蛋糕、牛奶和甜品




        重金屬創造「強打者」(致命的鉛、殘酷的鎘、瘋狂的錳、神祕的汞)




        精神疾病所造成的殘酷




        瘋狂的雷克




        第八章 生物社會拼圖:我們能拼湊出暴力的全貌嗎? 327




        生物、社會的共謀:交互作用




        「社會推擠」又有多致命?




        從基因到大腦到暴力




        從社區到大腦到暴力




        罪惡之母──母親的忽略和表現遺傳學




        如果大腦是禍首,那社會因子呢?




        第九章 治療犯罪:生物介入可以阻止暴力嗎? 365




        目前為止你學到了什麼?




        再早也不算早




        再晚也不嫌遲




        把他們的頭砍掉




        七一四班機:丁丁歷險記




        不吃藥,吃蛋糕呢?




        禪修可以使大腦變得更好?




        第十章 大腦上法庭:法律在上,還是犯罪生物學在前? 403




        自由意志有多自由?




        佩吉的故事




        慈悲或正義──佩吉該被處死嗎?




        不以牙還牙,就捨棄了社會公義?




        回到歐佛特先生




        第十一章 今天過後:神經犯罪學會把我們帶向什麼樣的未來? 435




        金科的故事




















      今天是二○一二年七月十九日,費城熱得像地獄的鍋爐架似的,辦公室的冷氣機卻正好壞掉,無可奈何,我只好回家裡樓上的書房寫這篇序。下午本來應該和芝加哥來的攝影團隊錄一段有關犯罪的紀錄片,但一早他們就發現攝影設備被偷了,所以錄影也只好作罷。在隨時都有人犯罪的費城,這不令人驚奇,昨天我就因為家裡遭小偷和兩位警探─賴登(Lydon)和波以耳(Boyle)─談過話。從香港飛過半個地球才在半夜返達家門,卻發現被小偷闖空門,幸好我的資料都隨身帶著,也是為什麼我還敢住在費城西區的原因之一。

      環顧書房,牆上擺滿了各種犯罪和暴力的第一版書或絕版書,幸好小偷不要這些珍貴的書,我想他大概對犯罪的原因沒有我那麼感興趣。不過這些不是我的書,而是我搬進來之前的七十五年間,歷任屋主的收藏;大部分是世界著名的犯罪學家伍夫岡(Marvin Wolfgang)的手筆,他從一九六九年起就在這書房中寫他的書。在他之前的三十年,則是另一位世界著名的犯罪學家、也是伍夫岡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西林(Thorsten Sellin),他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七個星期前買下了這棟房子。我現在就在他的書桌寫這篇序。這四分之三個世紀之間,兩位學術界的巨人─教授和導師─在賓州大學中重新定義了犯罪學,而我現在正在賓州大學教書。

      因為坐在這麼有歷史的房間裡,我的心思自然轉到這本書的主要問題上:犯罪的原因有生物學上的關係嗎?有辦法治癒嗎?過去有人探索過這個問題嗎?其實,早在一百五十年前,義大利的一位醫生朗布羅索(Cesare Lombroso)就打破了學術傳統,用嶄新的、實證的方法研究過犯罪,而且想說服全世界犯罪是有大腦的原因的;但是,當二十世紀的腳步毫不停歇地向前走時,過去這個創新的想法很快就淡出,被社會學的觀點佔去了舞台。在那段期間裡,任何想保有飯碗的犯罪學家都不敢碰暴力的大腦原因或惡行的生物機制。

      除了現在書房壁爐上面掛的朗布羅索肖像,伍夫岡還詳細登錄了朗布羅索的犯罪歷史分析。歷史上,沒有一個人像朗布羅索那樣同時被稱頌又被貶斥;伍夫岡既清楚朗布羅索如何被敵視犯罪的生物理論的人當作假想敵,也知道朗布羅索的研究有其極限,卻同時也看到這位義大利人的偉大貢獻。

      在他事業末期時,伍夫岡深信犯罪的確有大腦裡的關係;他的指導教授西林也認同朗布羅索的生物看法,所以把焦點放在犯罪者身上而不是犯罪本身。這種看法既前所未有也影響深遠,我住在他們住過的房子裡,用他們用過的書房,實在很難不認同他們。

      然而,犯罪學領域中的大多數人是不贊同他們的。在我當學生的一九七○和八○年代,沒人看得起生物學的暴力研究,像我這種夾在敵對兩方之間的研究者,說得好聽是生物決定論者,故意忽略社會的作用,說得不好聽,就是種族主義的優生學家。

      或許是我血液中有反叛和固執的成分,這些負面的觀點從來沒有阻止我在我三十五年的研究生涯中,專注在犯罪的生物基礎上。然而,因為我不是在重刑犯監獄、就是在大學的象牙塔中工作,其實沒有接觸到很多可能跟我一樣,對生物學可以幫助犯罪的看法深感興奮的廣大群眾,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決定以寫這本書分享這些新知的理由。

      所以我非常感謝凱勒曼(Jonathan Kellerman)鼓勵我寫這本適合大眾閱讀的科普書,推介我的犯罪研究心得。凱勒曼是世界頂尖的犯罪小說作家,也曾寫過一本非常有啟發性的科普書《野蠻產物》(Savage Spawn),討論學生帶槍到學校殘酷掃射、濫殺無辜的犯罪原因。

      大約十五年前,有一天我們一起吃午飯,因為凱勒曼是臨床心理學博士,所以讀過我所發表的論文,認為我有一些重要的知識可以和普羅大眾分享,便介紹我他自己的經紀人;但當我寫了書的大綱給這名經紀人後,卻有如石沉大海,沒有下文。不論我如何努力,都沒有任何出版社想出我的書。

      但也就在這十五年間,形勢改變了。因為人類基因體解碼,世界各國都不再局限於醫學、開始注意基因和生理因素對個人行為的重要性,幸運女神也開始眷顧我。我的賓州大學校友、威廉莫理斯娛樂媒體(William Morris Entertainment)的藝文經紀人陸浦芬(Eric Lupfer),有天在賓州大學的校刊上讀到學校記者針對我的研究的問答專訪,也感到大眾會對暴力犯罪的生物原因感興趣;我不可能有比他更好、更支持我的經紀人了,要是沒有他的幫忙和遠見,現在的我大概不會在這間充滿歷史的房間內為本書寫序。我也由衷感謝萬神殿出版公司(Pantheon)的亞歷山大(Jeff Alexander)對書稿的修飾、改正和指引,和他在一起的時光就像變魔術一樣驚奇迭起。萬神殿公司的卡爾斯(Josie Kals)和米勒(Jocelyn Miller)也提供了無價的支持與幫忙,我尤其感謝本書的執行編輯諾里斯(Kate Norris),她對初稿的潤飾和精準無誤的校對,使得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另外,我也感謝企鵝出版社(Penguin)的康福(Helen Conford)在漫長的撰寫過程中對我的大力支持與鼓勵。陸浦芬、亞歷山大和康福的共同努力使這本書得以問世,我對他們致上我最真誠的感謝。

      這股改變的風潮也吹進了校園。世界頂尖的犯罪學家們發現跨領域研究能量可觀,現在也開始追隨伍夫岡和西林的腳步。在這股風潮下,世界最頂尖的社會學期刊《美國社會學評論》(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也都開始刊登暴力和犯罪上的分子生物學、基因在研究了。十五年前這是不可思議之事,現在則是新的神經犯罪學次領域有如雨後春筍,帶領著我們向前走。

      劍橋大學犯罪研究所所長魯瑟(Friedrich Lsel)讓我在他的研究所中安靜地寫完這本書,在那裡我有幸能與波騰(Anthony Bottom)爵士、艾士納(Manuel Eisner)、法林頓(David Farrington)、威克斯璁(Per-Olof Wikstrm)和魯瑟本人討論細節,受益良多。賓州大學的勞佛(Bill Laufer),幫助我更加了解我的大腦造影研究和他的專長白領階級犯罪之間的關係;法拉(Martha Farah)讓我更關心神經倫理學,摩斯(Stephen Morse)則耐心教我神經法律學(neurolaw);能夠和這些一流學者共事,是我莫大的榮耀。我也很感謝培利(Richard Perry)的捐贈給了我這個講座教授的職缺,謝謝顧特曼(Amy Gutmann)對我的信任,把我納入她的「賓州知識整合提案」(Penn Integrates Knowledge Initiative)之中。

      熱中犯罪的生物機制的也不僅是學術圈,還包括各大媒體。威廉莫理斯的康勞埃(Erin Conroy)把《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介紹給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高登(Howard Gordon)和加薩(Alex Gansa),建議拍成影片,我們也已簽訂協議草約。謝謝你,康勞埃,也謝謝你,高登,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吸引你們的地方,把它變成影集,這對我真是意義非凡。(編按:CBS的同名影集Anatomy of Violence已經在二○一三年播出。)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有許多合作的研究夥伴、同事和學術界的朋友都幫助我、鼓勵我、激勵我;這些人裡,我尤其感恩(名單下略),他們這麼多年來的友誼、支持和激勵對我意義重大。我在賓州大學的學生帶給我教學真誠的快樂,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誠然一樂也。在這些學生中,我特別要謝謝「四人幫」(Gang of Four)高瑜、格倫(Andrea Glenn)、舒格(Robert Schug)和楊雅玲;他們既是很有生產力的研究團隊,我也從這些很有天分的學生身上學到很多。

      我們從很多不同的地方找到靈感,我特別感謝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約克大學的范納保(Peter Venables)教授─過去三十五年來對我的支持和鼓勵,尤其是我在監獄工作的那四年。在那段期間,我有七個月不但不掛意、根本就放棄了博士論文,但他始終沒放棄我,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派興漢(Dick Passingham)在我還是牛津大學大學部學生時,就比任何人都更願意指導我,教我如何清楚有效地思考問題。五年前,謝爾門(Larry Sherman)引領我進入賓州大學犯罪學系,對他的恩情,我謝也謝不完;他堅信神經犯罪學是未來的趨勢,對我們後進小輩來說真是一盞明燈。賽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寫這本書上幫助我很多,尤其是最後一章對未來場景的描述。

      我從與利索(Julia Lisle)、洛克(Ed Lock)和馬克仕(John Marcus)及西姆斯(Sally Sims)的討論上學到很多,成果呈現在最後一章的社會和法律議題上。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家人─菲利浦(Philip)、安得魯(Andrew)和江紅(Jianghong)─對我的耐心和諒解,不以我最近只有這麼少的時間可以陪他們為意。他們帶給我歡樂、支持和愛,使我走過寫書的辛苦時光,完成了這本書。

















      殺人犯有兩種非常不同的典型:克雷夫特異常冷靜、精於計算,巴士坦曼提粗魯又笨拙。在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犯罪手法與不同的受害人背後,假如你窺視得到他們的心智,你覺得你會看到什麼?殺人犯的大腦掃描會像什麼?跟你我的相同嗎?若是不同,什麼地方不同?克雷夫特的大腦,真的會跟巴士坦曼提很不一樣嗎?我們之中的任何人──應該從來都沒有殺過人──又怎麼才會有那樣的圖像?



      不久以前,這種問題就已經是很多電影的材料了。在電影《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中,連續殺人犯漢尼拔(Hannibal Lecter)斥責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史特林(Clarice Starling),竟然試圖用紙筆問卷來分析他;他認為,那是個「笨拙無用的小玩意」。但是,今天的大腦造影技術已經給了我們檢視暴力生理結構相當鋒利的工具了,提供我們視覺的證據,讓我們看到這些殺人犯的大腦哪裡不對勁;不但提供了未來研究的基礎,還提出了什麼叫自由意志、罪與罰的衡量等等令人深思的重要問題。



      但是在進入複雜的支流之前,且讓我們先來看一下犯罪心智的科學證據;如今的我們,已經可以研究他們的大腦功能來檢驗犯罪事實。



      謀殺犯的大腦影像



      在了解大腦上,我們走了很長遠的路。亞里斯多德以為大腦只是使血液涼下來的散熱器,笛卡兒認為它是使心智能夠和肉體溝通的天線,顱相學者高爾認為大腦凸起來的地方代表著這個人的人格;現在,我們知道這三磅重的灰質是我們所有行為──看、聽、摸、動、說、嚐、感覺、思考,當然還有閱讀──背後的原因。如果所有的動作和行為都來自大腦,為什麼暴力行為不是?為什麼殺人行為不是?



      在一九九四年以前,不只我沒有做過殺人犯的大腦影像研究,其他人也都沒有。由於徵召受刑人來做實驗手續很繁複,所以沒人研究罪犯的腦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編/譯者:洪蘭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48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Adrian Raine

        追蹤







      • 譯者:洪蘭








      • 出版社:遠流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5/9/25








      • ISBN:978957327714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暴力犯罪的大腦檔案:從神經犯罪學探究惡行的生物根源,慎思以治療取代懲罰的未來防治計畫





      arrow
      arrow

        bernarjr88a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